你沒看到我生氣了嗎?
- duke tsai
- 8月2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明明你已經氣到七竅冒煙、明明你已經拜託他/她多體諒一下你的處境,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懂你的心?
是不是你的表情不夠猙獰,所以他沒有抓到訊號,所以下一次要再“加強一點”?
還是父母太常常暴走,孩子已經麻木了,平常要克制一點,等到關鍵時刻再發飆?
怎麼讓孩子懂得情緒,並且合宜的反應呢?
2025 年 7 月由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院的科學團隊運用腦電圖(EEG)以及情緒概念理解等實驗分解兒童情緒發展的歷程。

透過讓 5-10 歲的兒童辨認不同的表情並偵測兒童大腦電波的變化,科學家發現
孩子看得到情緒
兒童從 5-6歲左右開始到10歲左右,辨認快樂、恐懼、憤怒以及悲傷等四種基本臉部表情的能力就跟成年人是相當的。所以說,如果別人“有情緒”,有表情的變化,小孩子是“看得出來的”!
孩子看得到表情,卻不一定懂得這表情背後的意義
科學家運用 20 個包涵有思想、身體感官以及行為的字彙,與快樂、悲傷、恐懼以及憤怒等四種情緒,進行兒童情緒概念關聯性的分析。

結果發現:
從5-6歲開始,透過分析快樂與恐懼、快樂與悲傷以快樂與憤怒等情緒比對。發現兒童很容易分辨快樂的情緒與負面情緒不一樣。
但是隨著年紀成長,兒童認為負面情緒(恐懼、悲傷以及憤怒)之間的相似性是增加的。也就是說,兒童對於情緒內涵具有更仔細的分辨。他們漸漸可以了解當一個人生氣、恐懼、悲傷時,可能都會有相類似的反應,譬如都會哭,或是叫喊或尖叫等行為。這顯示當人越成長,就越來越『知道』,判斷情緒不能只看人的表情,還必須看當下的情況。這樣的『知道』,5-6 歲兒童最差,隨著年紀成長,9-10歲最好,但是與年輕成人相比理解能力還是需要多成長。
兒童學習情緒從看表情,漸漸成長到"看狀況"
情商的成長,不僅要懂眼色,也要懂心理。兒童的情緒成長在生理上也顯現出這樣成長目標。當研究人員使用情緒配對以及情緒分類作為研究的手段時,科學家發現
光看表情,年幼的兒童比較難分辨負面的表情 (恐懼、悲傷以及憤怒)。也就是說,年紀小的孩子,"看到"你表情不好時,比較難理解你到底是"氣到?"、"傷到?"還是"怕到?"。
隨著年紀成長,他們判斷情緒的方式,漸漸從辨認表情,轉成辨認"情景"。(從下圖可知)

這一個研究證明,兒童了解情緒,看懂情緒只是第一步,還必須有情緒概念性的了解,而這些概念性的培養是跟教養的環境 (文化環境與社交經驗) 有關。所以,兒童了解情緒,綜合了大腦的發育、生活環境對於情緒的詮釋以及生活的經驗的累積。
基於這樣的研究,科學題是我們兒童情緒學習,可以有以下的三的步驟

Huang S, Pollak SD, Xie W. Conceptual knowledge increasingly supports emotion understanding as perceptual contribution declines with age. Nat Commun. 2025 Jul 24;16(1):6838.


留言